颐养天年数垂钓

时间
2004-04-22

自古以来,垂钓就是华夏民族一项集休闲、养生于一体的文体活动。在绿树成荫的河边湖畔,选一幽静之处席地而坐,手持钓竿,稳坐“钓鱼台”,专候鱼儿上钩,此时此刻,全神贯注于浮漂的动静,兼之清风拂面,心旷神怡,一身疲劳都被荡漾涟漪的碧波消除殆尽。

喜好垂钓者多长寿。周朝的姜子牙80岁时被周文王拜为丞相,直到97岁仍身体健康,精力充沛,这与他几十年的垂钓生涯有关。东汉的严光、唐朝的张志和、宋朝的陆游、清朝的朱彝尊等垂钓爱好者都活到80多岁。在历代文人笔下的那些无名渔翁,更不乏长寿者。如诗云:“八月九月芦花飞,南溪老人垂钓归”;“八十沧州一老翁,良夜明月收钓筒”;“雪色髭须一老翁,欲将短棹拨长空”等。

垂钓是一项高雅的娱乐活动,它不仅使人们的生活充满乐趣,而且对增进身心健康有极大功效,尤其对老年人更是一项有益的户外活动。“要使身体好,常往湖边跑”;“湖边一站病邪除,养心养性胜药补”。这是人们经过长期垂钓实践总结出来的名言。垂钓在人鱼戏逗中进行,情趣横生,其乐无穷。人诱鱼,鱼戏饵,鱼漂颤动,传达真假“信息”。这种人鱼戏逗的情景,是其他运动不可比拟的。

垂钓总是在江河、湖海或水库、池塘之滨进行。这些地方空气新鲜,环境幽静,没有噪音,没有污染,垂钓者置身其境,呼吸着大自然赐予的富含负离子的新鲜空气。展现在垂钓者眼前的是秀丽的山川草木,碧水蓝天,白帆点点,水鸟竞飞;或是茂林修竹,野花遍地,灌木丛生;或是白杨参天,岸柳低垂,绿草如茵;时而水平如镜,时而微波粼粼,诗情画意,徐徐地净化和陶冶着人们的情思。特别是当一尾活蹦乱跳的鱼儿被钓上来时,心里高兴万分,快乐难以言表。正如诗云:“吃鱼哪有钓鱼乐,乐在其中没法说;陶冶情操百日钓,老叟持竿真快活。”什么烦恼不快,完全被活鲜鲜的鱼儿抖掉了。正如有人说:“垂钓可以解乏、清肺、养性、顺气,还可增加食欲。”精神愉快,性格开朗,不忧不愁,乃是益寿延年的最重要的条件,而垂钓所追求的正是这个目标。

我国古代名医,汉朝的张仲景,明朝的李时珍,都认为垂钓能够消除“心脾燥热”,是修身养性、自我保健的一种好手段。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,垂钓作为一种体育医疗手段,对高血压、神经衰弱、胃溃疡等慢性病有良好的防治作用。如高血压病人常常容易急躁,而钓鱼非得心平气和不可,这就在无形之中使患者血压保持稳定;因为长时间的脑力劳动,使大脑长期处于兴奋状态,容易引起神经衰弱,消化不良,而垂钓能调身、调心、调息,正是解除失眠和促进消化、增进食欲的良方。贺龙元帅生前十分喜爱钓鱼,他曾经说过:“钓鱼是一种很好的休息方式,是特效的安眠药。”有关统计资料证实,参加钓鱼俱乐部的老年人当中,许多患有慢性疾病的老人通过垂钓活动,病情基本得到控制的达到20%,其余患者的病情也有明显好转。

垂钓与防病保健有着微妙的关系。当你历尽沧桑拼搏了大半辈子后,身体各组织器官趋于老化时,若能操竿垂钓,活动筋骨,疏通血脉,养性修身,陶冶情趣,将对延缓衰老有很大裨益。有一高寿老叟曾说:“活到九十九,精神仍抖擞。愿为执竿叟,风雨不知愁。”可见垂钓确是颐养天年的好方式。

钓翁之意不在鱼。凡垂钓者,不管钓多钓少,总是情趣盎然,乐此不疲。其原因就在于垂钓既陶冶人的情操,培养人的乐趣,又是一种健身养生的好方法。让我们走出狭小的天地,涉足郊外,去感受垂钓的乐趣吧!